dl
dl2

借助SWOT分析方法为辽宁优化营商环境寻找着力点

辽宁省审计厅派出十九处副处长 佟帅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东北振兴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而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时隔两年,辽宁重温总书记“9·28”重要讲话精神,张国清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主人翁”意识,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理念。我身为辽宁公务员的一份子,为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有的放矢,现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营商环境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寻找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向营商环境优化建言献策。

一、辽宁营商环境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就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的态势分析,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等列举出来,对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具有决策性的结论。

(一)辽宁营商环境的优势条件。

1.拥有经济发展的双引擎,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2019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24909.5亿元,接近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总和,在东北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沈阳和大连两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总和约占全省的60%,是全省优质资源的集中地,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十足,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双引擎,能够有效地带动其他12个地市发展。

2.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是全国人均占有高等教育资源的领先区域。2019年辽宁省集聚普通高等学校115所,位列全国第10位,当年招生33.11万人,位列全国第12位,拥有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2所“985工程”兼“双一流”大学。现有常住人口4352万人,每百万人拥有2.64所普通高等学校,位列全国第4位,人均受高等教育机会大。

3.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条件。辽宁濒临黄渤海,与吉林、内蒙古、河北接壤,紧邻朝鲜、韩国、日本,靠近俄罗斯,既沿海又沿边,大陆海岸线2110公里,沿海港口6个,民航机场8个,地处环渤海和东北亚地区中心地带。省内高速铁路2036公里,形成以沈阳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为各地市协同发展架设了新的桥梁。

(二)辽宁营商环境的劣势条件。

1.体制机制存在障碍,思想观念相对滞后。辽宁属于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计划经济最晚的地区,计划经济思维惯性强大,体制和机制性包袱较重,难以同市场完全对接,对新常态的不适表现更明显。一些政府部门的“官本位”思想严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难以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的自由程度和开放程度不足。

2.优秀人才流失严重,中高端应用型人才匮乏。以大连理工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本科毕业生40.85%留辽宁就业,研究生毕业生16.00%留辽宁就业,与往年相比本科生留辽就业逐年递增,研究生逐年递减,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以上优秀毕业生去向情况,与辽宁企业在本土难以找到所需的技术人才,尤其是中高端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现状相互印证。

3.国有企业包袱沉重,民营经济活力不足。辽宁国有企业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行业、重化工行业分布较多,科技创新活动不活跃、经营管理能力不足、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限制了改革创新的进程。同时,2019年全省私营企业88.34万户,其中大部分私营企业依然固守家庭经营的旧理念,缺少竞争力强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群体也有待扩大。

(三)辽宁营商环境面临的机遇。

1.国家政策集中利好,能够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红利。东北地区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国家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支持东北地区发展。辽宁省较早地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国首个改革创新示范区落户沈抚新区,各项东北振兴专项资金相继注入,辽宁正在面临利好时间窗口。

2.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领域空间,催生了量大面广的市场主体,推动产业机构转型升级,全球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辽宁锚定这个战略机遇期,积极参与新的市场格局和经济秩序重组过程,缩短与发达经济区域的发展差距和时间进程,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辽宁营商环境的优化建议

(一)放大优势,提升辽宁营商环境的吸引力。

1.强化双引擎的带动能力,加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加大创建沈阳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构建以沈阳为中心节点的链接周边城市的“沈阳都市圈”,赋予周边城市“卫星城”的辅助功能。充分发挥大连海上港口优势,打造国际航运枢纽,形成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格局,推动大连与营口、丹东的协同发展。

2.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激励。充分发挥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大全省高校合作交流的深度,促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培养适应产业创新发展的中高端应用型人才。提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严格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3.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加大国内竞争和对外开放水平。以海洋旅游和冰雪度假带动辽宁人气,以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创造更多消费场景,为辽宁全面提升国内竞争力聚合口碑和超前布局。充分利用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国际交流平台,扩展辽宁与世界交流通道,深耕东北亚、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布局中东欧,形成双向开放新局面。

(二)转化劣势,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阻碍力。

1.构筑人才资源高地,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深人才是企业发展动力之源的认识,在引进外来优秀人才的同时更要留住本土人才。营造尊重人才、扶持人才的良好氛围,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机制,打破部门、身份和地域界限。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体现智力价值的分配导向,让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

2.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完善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功能和覆盖范围,着力打通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为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做好准备。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原则,在主体明确和产权清晰的条件下,做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

3.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包容审慎监管、“互联网+监管”等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执法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减少人为干预。着力打造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发展环境,保障民营企业享有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等权利。

(三)把握机遇,提高辽宁高质量发展的战斗力。

1.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在落实优惠政策的同时要引导市场主体主动适应政策需要,把优惠政策“应享尽享”作为一项刚性要求,争取最大限度运用和享受政策。鼓励各地区各部门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为切入点,倒逼政府部门深化改革、改进服务,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助推企业提质增效。

2.降低就业创业门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行业从业条件,促进人才流动和灵活就业,增加新业态应用场景等供给,实施体检结果互认、政府及公共服务机构数据开放共享等具体举措。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5G商用发展步伐,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四)应对挑战,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支撑力。

1.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提高企业开办经营便利程度,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提升进出口通关效率,实行企业自主选择是否陪同查验。优化动产担保融资服务,引导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等动产和权利进行融资。以“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滋养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2.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健全以政策时度效评估为重点的政策评估制度,使政策更加科学精准、务实管用。以企业和群众诉求为牵引,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动态更新惠企政策清单,根据企业所属行业、规模等主动精准推送惠企政策。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努力把辽宁打造成国内投资的热点地区和国际投资的理想地区。

以上是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辽宁营商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扬长避短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接下来,我要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辽宁事业发展的“大我”中来,敢担当、求实效、干实事,为实现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