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固树立“三种意识” 做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者
盘锦市委办公室法规科科长 白晶
良好的营商环境受益对象在人人、建设责任在人人、宣传展示在人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坚定“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理念,牢固树立与“时”俱进、与“势”俱进、与“市”俱进意识,做优化营商环境的守护侠、行动派、推动者,同心同德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最优市全力以赴、久久为功。
一、牢固树立与“时”俱进意识,深刻认识“营商环境是什么”
认知的高度决定行动的效果。优化营商环境是把握“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辽宁振兴、盘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只有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才能不做“旁观者”,履行好营商环境建设“局中人”的职责义务。
营商环境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从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层面解决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问题,从而招“财”来、引“才”到,提升地区软实力、竞争力、吸引力。正是285项行政职权被取消调整、一系列做活做宽做好民资、做大做优做强国资政策集成出台,助推了盘锦3个600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进展顺利,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加快建设。营商环境是党员干部“试金石”。营商环境如一面镜子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反映出一个地区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与工作作风。政务服务的质量高低、要素保障的完善程度、市场监管的适度与否、竞争环境的公平有序等“试”出干部含金量。正是“保姆式”“店小二”“第一责任人”等干部的担当作为,助力盘锦营商环境再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养成池”。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强化政策有效供给、降低市场主体负担、精准扶持企业发展,既能“筑巢引凤”又能“固巢留凤”。正是问需于企高效服务、问计于企精准施策、问效于企灵活调整,才成功培养3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八大重点产业链拓展升级,盘锦逐步成为企业扎牢根、立得住、长的壮的投资热土。
二、牢固树立与“势”俱进意识,全面把握“营商环境做什么”
新形势下优化营商环境要找准切入点,因势而起、乘势而为。只有立足营商环境现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高标准、高定位,以辩证思维全面把握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做什么,才能打造出企业与群众真正认可的最优营商环境。
要统筹把握好“破”与“立”。破除思想上的桎梏,真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变“有了依据才能干”“没有依据就不行”为“法无禁止即可为”,想办法让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破除制度上的藩篱,打破“信息孤岛”“部门分割”“环节梗阻”,推动权力再整合、简政再放权、流程再优化、效能再提升、成本再降低;破除政策上的天花板,在惠企惠民政策的精准度与覆盖面上再下功夫,实现产业支持体系、资本金融聚焦、人才培养机制、公共平台服务等最优供给;破除作风上的“官本位”,让企业与群众“站C位”,以公务人员的真心、专业换企业与群众的舒心、乐业。要统筹把握好“亲”与“清”。堂堂正正交往、清清爽爽用权、倾情倾力服务,构建起亲而有别、清而不杂的新型政商关系,既要打造最诚信的政府、提供最超值的服务、营造最温暖的投资创业氛围,又要落实“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秉持公正标尺、强化法治约束、把握执法司法力度和温度,促进亲商生态透明、产业生态优质、市场生态公平、法治生态完善。要统筹把握好“全局”与“一域”。把盘锦营商环境建设放在服务辽宁振兴发展大局中去推动,持续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水准,既自加压力、挑战最优,又打破狭隘的地方利益观,构建互惠互利的市场生态,落实“飞地经济”模式,推动“跨市联办、跨省通办”,服务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三、牢固树立与“市”俱进意识,主动落实“营商环境就是我自己”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优化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胸怀大局、与“市”俱进,真正把“小我”融入到辽宁振兴发展、盘锦高质量发展的“大我”中。
要观大势、把大局,思想上“跟上步”。许多党员干部对于参与营商环境建设有思想上的误区,认为自己不坐窗口、不直面当事人、不履行相关职责、营商环境建设与己无关,这种错误认知必须摒弃。我们要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是全省全市的大局、全社会的大事,优化营商环境不局限一岗一域,而是落实在每项公务、每名市民,必须从政治和发展的高度严肃对待,立足辽宁、盘锦新发展阶段,找准需求、跟上节奏,以“主人翁”姿态强化“营商环境就是我自己”的意识,以“追比赶超”的心态对标学习先进地区、研究具体方法路径,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标准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形成思变谋变、做好“服务员”、当好“店小二”的共识,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深研细究,主动为辽宁、盘锦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出谋划策。
要高站位、沉下心,工作中“主动干”。省委提出要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市委也一直强调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我们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营商环境建设与服务中心工作、自身岗位职责结合起来,找准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切入点。比如,市委办公室可以在综合上级要求、外地经验、本土实际开展政策创新方面为市委决策服务,通过以文辅政、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党内法规建设等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智力与法律支持。特别是,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培养“七种能力”,落实“两种能力一种精神”,自查是否存在“能办不办、能办缓办”“小鬼难缠”“冷、盲、滑、假、僵、梗”等问题,从“能办”变“好办”,从被动工作变主动服务,从“不要你觉得,只要我觉得”变“不要我觉得、只要你觉得”,切实当先锋、作表率,保持定力、苦干实干,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落实到每一个层级、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
要提起气、展形象,日常中“做代言”。修订《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强信用政府建设、提升“一网通办、一网通管”水平,辽宁省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频出实招。从“项目专班”到“项目管家”,从“容缺审批”到“免审即享”,从“窗口集中”到“一件事”集成改革、“最多跑一次、一次不多跑”,特别是构建“资治、利企、惠民”的“党建引领、智慧治理”市域治理新格局,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盘锦一直在创新。辽宁、盘锦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的积极成效、赢得的良好口碑都是我们发展的优势与信心。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当好“宣传员”,主动宣传辽宁、宣传盘锦,讲好辽宁精神、盘锦故事,解读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营造出全社会共建共育营商环境的热烈氛围。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开放形象,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与作风做好城市“代言人”,推介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政通人和的营商环境、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凝心聚力的工作环境、红滩绿苇的生态环境,以“城市有情”“干部有礼”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到辽宁、到盘锦投资创业、安家立业,为辽宁振兴发展、盘锦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