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dl2

从一次电话想到“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本溪市委宣传部宣传教育科 科长 张家运

省委提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市委提出“我是本溪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要求,不仅明确指出了每个市民在全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中的作用,也明确了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认真践行省、市委这一要求,人人主动破除“与己无关”、“个人能力有限”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中来,无论是对于现实还是长远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我有过深切的体会。记得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时,我对营商环境建设并不是太在意,认为那是职能部门应该抓的事情,我作为一名普通机关干部能干啥呀,总不至于自己去破坏本地发展环境吧。但一桩小事让我改变了原有看法,真正意识到“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内涵。

那是2009年春,到本溪市委宣传部工作不到五个月。一天晚上,突然接到以前连队二班长的电话,他姓吴,是福建三明人,从部队复员后一直在家乡经营茶叶生意和餐饮服务。电话中,他向我打听本溪经济发展形势,在本溪做买卖的福建人多不多,房价大概在什么价位,哪方面生意相对好做……那时候我刚脱下军装,对地方情况知之甚少,头脑中也没有招商引资的概念,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就很随意地回复说:“本溪是一个五线小城市,人口、市场、资源就那么多,经济好能好到哪里去,论机会、论市场,还是省会城市多,南方城市多……”他听完后沉默好一阵子,随后寒暄几句电话就挂掉了。

转眼间到了2011年10月,本溪市闽商商会隆重召开成立大会,我有幸参加,才知道在本溪做买卖的福建人有很多,且涉及多个领域,彼此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互助联盟。当天晚上,我就拨通了二班长的电话,把闽商在溪经商情况告诉了他,后期根据他的需求又陆续发去多张照片及相关参考资料。一个月后,他就毅然决定来本溪投资发展,先后在长江一条街开了2个特产店,1个茶庄和1家餐馆,吸纳就业人员16人,孩子、父母也都跟着移居此地。这期间,我也积极帮他做穿针引线类的工作,尤其是在店铺招租、门脸设计、广告宣传、业务拓展等方面竭诚为之服务,甘当“店小二”。

当初,一个电话,他犹豫了;后来,一个电话,他决定了!通过这件事,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绝不是虚言,而是实实在在的事。

所谓营商环境,是指那些处于不可见状态,具有一定的人为特征且极易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事关我们每一位市民,事关城市每一个细节。我国著名作家流沙河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坐几分钟的公交车即可”。的确,一座城市的形象往往是从最细微处塑造起来的。人就是这样,有时候很感性,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往往只凭自己的感觉作出判断,如果他在与当地民众的交往中“吃过亏”或感觉不爽,他可能就会“一竹竿打死一船人”,对该地的民风、投资环境作出全面否定。相反,有时候,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次指引、一张笑脸,本只是举手投足之间,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在投资者眼里却能“以小见大”,映射出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民众素质、道德水平和人文环境,对招商引资工作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曾有人用“投资不过山海关”来评价东北的营商环境,此话虽带有偏见,但也道出了东北令人堪忧的营商环境。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外,一些不讲诚信、不负责任、推诿扯皮、欺客宰客的东北人难辞其咎,正是这些“老鼠屎”,坏了东北的营商环境和好名声。

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采取许多实际工作步骤,做出扎扎实实的努力,既需要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坚持不懈,更需要当机立断,从眼下做起;既需要召开大会向全体人民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又需要及时制定出相应的鼓励措施和惩处办法;既需要各级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做出表率,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先进典型加以引导;既需要对那些在实际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及时给予鼓励,更需要对那些破坏营商环境的人予以党纪、政纪、法纪惩处;既需要建立起短期工作目标,更需要建立起长远工作规划。只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行动起来,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不忘初心,按照“全方位贯彻落实、全生态建设、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四全”要求,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就能真正打造出一个“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具体到每位公职人员,个人认为则要发扬好两种精神。一是“主人翁”精神,要主动践行“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责任担当,争做局中人,不做旁观者,真心实意地关心支持企业,为企业发展扫除障碍,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难题。二是“店小二”精神,要立足本职岗位多些“客户思维”,主动把方便让给企业和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着力弘扬服务企业群众“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对企业的发展给予精心呵护,帮助企业早日做大做强。

“欲知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当前,我省正积极实施“筑巢引凤”工程,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哪一项工作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全体公职人员要积极投身这一系统工程,开拓进取、担当作为,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注入强劲动力,只有这样,才无愧于这一伟大时代!